奇书网 > 知否:我,异姓王,明兰舅父 > 第二百五十八章:议政,定国策

第二百五十八章:议政,定国策

最新网址:www.qishuta.org

    萧逾明差人将卫渊所写的劄子加急送到京城时,卫渊内心的忧虑并未得到缓解。

    相反,更觉千头万绪,不知该从何处施为。

    嘉佑六年,十一月底,卫渊返回京城。

    此刻,张桂芬早已收到消息,卫渊于今日要返回京城,所以早早地就将卫恕意等人请来,打算好好热闹一番。

    整座侯府也瞬间像是焕然一新般,不仅张灯结彩,甚至还铺上了红毯,只为图个喜庆。

    然而,等卫恕意、如意她们来了以后,直至晌午,却也不见卫渊踪迹。

    张桂芬只好差人去打听,才得知,卫渊刚到京城,正打算归家时,就被皇帝叫了过去,说是要议事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张桂芬等人只好继续等待。

    在卫渊离开的这些时日里,除了两相之争带来的影响之外,京城之中倒是无大事发生。

    只不过,卫恕意接连染上两次风寒,身子骨有些虚弱,至今为止,仍是没有好利索,不时还会咳嗽几声。

    侯府正堂里。

    张桂芬见她面色有些难看,忍不住开口道:“大姐,要不您先去休息会儿?”

    卫恕意点了点头,“也好,官家唤小弟去议事,只怕一时半刻是回不来了,你们也不用在这里等着,各自去忙,待晚些时候再回来。”

    说罢,又咳嗽了几声。

    见状,张桂芬问道:“要不要请御医来为大姐诊治一番?”

    卫恕意摇头道:“不过是风寒未彻底好,怎能劳烦御医来此?”

    像是忠勇侯府这样的勋贵家族,家中一旦有人生病,是可以请御医前来诊治的。

    明兰道:“前不久,倒是请了城中一位医师来为我娘亲诊治,那医师说,我娘亲生木哥儿时伤了元气,加之未曾好好修养,身子远弱于常人,只能慢慢来养。”

    卫恕意瞪了明兰一眼,又看向张桂芬,“这事就莫要告诉我小弟了。”

    她生木哥儿时,远没有张桂芬产二胎这般顺利,说是距离生死只差一线也不过分。

    要不是卫渊准备的比较充足,只怕即使没有林噙霜的从中作梗,卫恕意也很难挺过那一关。

    只是就连卫渊也没意识到,卫恕意生产之后,盛家就去往京城了,卫恕意虽然留在扬州一段时日,可毕竟是心思不定,不得静养,因此落下了病根。

    因此,卫恕意担心卫渊知道此事后,可能有怪罪盛家的念头。

    虽说盛竑待她一般,或者说盛竑待谁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但明兰与木哥儿都毕竟姓盛而不是卫。

    卫恕意担心,要是因为自己,使得盛、卫两家势同水火,将来待木哥儿长大了,只怕木哥儿也会比较难做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大姐卫恕意还是像从前一样,总是善于先为别人思考,再去考虑自身处境。

    “府里还有些上等的人参、鹿茸,待大姐走时带上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明兰,这几日,你在家务必照顾好你的娘亲。”

    张桂芬对这位大姐很是敬重。

    因为她们卫氏三姐弟里,只有端庄贤淑的卫恕意说话,卫渊会去听。

    像平时,卫如意说话,卫渊都是爱答不理,毕竟这姐弟俩自幼就斗,但自幼都对大姐心生敬畏。

    倘若卫恕意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,张桂芬简直都不敢想象,届时,卫渊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态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话说待卫渊刚回到京城,正准备回家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,宫里就来人将他截下。

    说是韩相、文相、张辅三人已经齐聚宣政殿。

    官家也让他去,四人共议国策。

    如今,整個大周朝廷,除了官家之外,就属这三人身份最为显赫。

    来到宣政殿以后,照例,卫渊坐在一旁,先听三人之间的讨论,

    “改制三十万边军是大事,稍有不慎,万一引起哗变,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“韩相多虑,只不过是为了整合边军,更利于指挥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军队编制改革尚是小事,这卫侯爷说,不仅要改编制,还要裁军,让一部分上了年纪的将士返乡务农;”

    “还要在地方上招募青壮年,还要以年限制,凡招募士兵,只可在军中待十五年左右,十五年之后,由各地方指挥军事司统一安排返乡务农;”

    “还有,要让各州县最高军事长官、诸指挥使,以三年为一任期,任期满时,由吏部、兵部、殿前司、枢密院共同审核,调任他州或者升任.”

    “虽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地方官吏做大、贪污等行为,只怕也不利于调兵遣将与敌作战吧?”

    “.”

    最后一番话乃是文相所言。

    言外之意是,卫渊的想法与构思都很好,只怕施展起来,会事与愿违。

    其实说实话,如果不是担心赵祯会不同意军改,卫渊压根就不会将地方长官三年一任这个念头提出。

    或者是让各大禁军指挥使对调。

    因为这样在一定程度而言,可能会影响卫渊的布局。

    比如,种谔表示要依附卫渊,种谔实力来源于驻扎在延州一带的‘种家军’。

    那么一旦让各大地方长官、军指挥使对调,这就变相的削减了种谔的权力,种谔一旦受到影响,卫渊在延边的谋划自然也会受到冲击。

    只是不这样做,赵祯又不放心放权给地方长官与边将。

    如今,吏部的意思,卫渊无法左右。

    但是,兵部他能说上话,殿前司是归自己统辖,枢密院那边刚上任的枢密副使吴奎只要不搞乱子,这所谓的三年一任期一事,倒是可以搞。

    在大周,地方官吏贪污受贿情况层出不穷,有一个极大原因,就是某些地方官吏自知,终此一生,都难以升迁。

    要在这个地方为官做到死了。

    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,总会有些朋友,这些就是实力。

    或被朋友所影响,或是想为自己谋点所求,渐渐有些地方官吏,就干脆做起了土皇帝。

    卫渊提出的这个法子,也让韩、文二人眼前一亮,若是以延边为试点,真能推行下去,何止冗兵的问题可以解决?只怕就连冗官的繁杂,也能得到些缓解。

    赵祯坐在龙椅之上,听着众人议论半晌,最终,故作咳嗽两声,缓缓开口道:

    “卫卿已经来了,让卫卿来说两句吧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众人才见,大殿一扇屏风外,有道人影正在端坐着。

    那人影自然是卫渊。

    听到赵祯的声音后,卫渊在朱总管的示意下,将椅子搬到三人跟前,端坐身姿,正色道:

    “三位相公,延边一行,下官感受良多。”

    “当初韩相与范文正公修建的几座军寨,如今已如城镇一般,戍卫一方安宁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二位当初提出,让边军将士在城寨安家,使寨中军民多妇幼老人,战力堪忧。”

    “让军民在城寨中落户,固然是个好法子,但却并非长久之策,我所提出,以十年或十五年为制,让将士到期退伍返乡,由朝廷统一安排地方职务劳作,就可避免寨中多老幼之情势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那地方长官三年为一周期,下官只是不想让边军出个安禄山之辈,也是想让延边长治久安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韩相与文相的想法,下官倒是能猜到一些,此策略可以推行,但就怕后果未知,若是陕西路一带功成,则可顺利推行全国,不知下官的猜测可准?”

    听到卫渊一番长篇大论,就连韩相与文相二人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,

    “以十年到十五年为参军退伍期限.朝廷培养出一个兵不容易,闲时劳作务农,战时披甲执刃,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啊!”

    “三年为一期限为政一方,十年都不见得能出成效,三年一期,有几个地方官吏能做出政绩?若无政绩,将来吏部审核,又该选何人到朝廷里来效力?”

    虽然很欣赏卫渊的法子,但是一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,他们宁可将这个法子暂时给放置。

    卫渊继续道:“招募十八到二十岁将领,三十五到四十岁左右时退役,这段期间,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之时,也是最热血激荡之时,上阵杀敌,犹如砍瓜切菜。”

    这时,张辅突然开口道:“我大周百姓,将最年富力强之时都交给了朝廷,结果到了期限,你便让他们退役离开军中,他们心中岂能如愿?都是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效力的,事情不能做这么绝。”

    卫渊笑道:“老师勿恼,学生方才不是说了,要由各地方军政长官统一安排退役兵员,给予厚待。”

    “再则,他们长年累月的在军中训练,体力在鼎盛时期远胜常人,可到暮年,定会急剧下滑。”

    “老师为将多年,见过多少能够一直待在军中,安然无恙终老的将士?”

    “他们已经为国效力十余年了,何须再让他们去卖命?该让他们有个颐养天年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张辅等人相继陷入沉默。

    卫渊又道:“此外,退役兵员一律记录在册至花甲之年,花甲之前,保留该兵员甲胄、兵刃存库,若战事再起,则优先招募老兵。”

    “花甲之后,无论退役兵员身体是否康健,战事若起,不予录用为将,只让其在家养老,安享晚年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,存库兵刃甲胄一律交给军器监养护再造,由新兵穿着使用。”

    “陕西路三十万边军,统分为三军,每军所有将士,都在甲胄下刻以军队番号与编号,比如,荡虏军,一,即为我,比如荡虏军二三四,即为军中某部士卒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大战结束之后,可根据甲胄等残留信息,确保战亡将士名称籍贯,发以抚恤.”

    “若退役兵员其子嗣参军,可继承其父之编号,彰以家风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韩章等人才明白,这军队改制一事,卫渊早就已经想了个通透。

    按照他的法子来,倒是可以期待边军将士的焕然一新了。

    如此,定能大大增强国家军事实力。

    “这十年为期一事可先定下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这三年一任.时日是不是太短了一些?”

    韩章询问。

    卫渊道:“下官提出这个建议,只是不想使边将做大,让各军指挥使以三年为期相互调任,就是担心边境会出乱子。”

    “而韩相所虑,是担心一旦将此法在全国推广后,可能会引起诸多地方长官不满”

    “抛出这个原因,其实三年一任刚好,若一个官吏,在三年之内,不使某地焕然一新,不使该地百姓安居乐业,就足以证明此人无治国之实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可以杜绝懒政之象。”

    文相若有所思道:“按照你的想法来讲,地方长官为了做出政绩,必会在地方上大刀阔斧,施以种种措施,他在任时,固然可以保证一地民安富庶。”

    “他若到了三年之期,后来者当权,也为了在三年之内做出政绩,推翻前人所为,又自己搞了套治民之策,最终,累得还不是百姓?”

    卫渊思虑片刻,道:“如果推翻前人之策略,可使该地域更好,自然可施为,若不如此前,那此人为官也决计不是为了天下苍生。”

    “再说,可让各路最高长官成立监察司,监察各地官吏,配合皇城司,将该地之情况及时上奏汇报,用以杜绝此现象发生。”

    “三年为期,不一定需要太大的政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,只需看当地百姓过得好不好,吃得饱不饱,穿得暖不暖,就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一个好的政策,可以让一个地方富庶许久,即使三年到任,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,也绝对不敢拿此前已经做出功绩的政策来烧火。

    这么做,一是在自掘坟墓,二是查漏补缺,发现没人家做得好,那可就尴尬了。

    “韩相,文相,下官提出的三年一任期,只不过是个人想法,尚未完善,而且也不曾想着推行全国,只需让各地边将不会趁机做大,维持边疆平稳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你们所言,要将此法推行全国,恕下官直言,这就不是下官的分内之事了,就有劳两位相公多多忧虑。”

    反正边将互调的人事大权,目前来看,是在自己手里篡着的。

    只要能让赵祯安心,做出些许让步,更是可行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最新网址:www.qishuta.org

新书推荐: 养成系女神:听劝后,我成了天后 合欢宗极品炉鼎,开局被圣女俘虏了! 娇软贵妃是细作 钓系纨绔,恋综装乖 福尔摩斯的魔法师 dk夹心修罗场要如何逃离 唯你成婚 大明:父慈子孝,卖父求荣 你们能不能换个白月光 我家中单很柔弱的[电竞]